千里之外临清州的庆贺还在持续,这天一早,身处京城的张籍已经和郑泰李成两位好友动身前往各自衙门实习。
马车进入正阳门向北到了大明门前调转马头向东行驶不远,再往北一转,这边就是各部衙门的所在地了,马车先到的是吏部,郑泰和李成与此下车领取身份标识,登记官碟履历。
这吏部果然不愧是国朝最有实力的衙门,这才大清早,就排了长长的队伍,其中不仅有新科进士还有等候补缺的举人监生,署职、或是更换印信的外低官员,看这拐着弯的队伍都排到了北边的宗人府和南边的户部,这规模怕不是有五六百人之多。
李成和郑泰两人苦笑一声,和张籍道别后排到了队末。
而张籍就好得多,从吏部这个十字路口,在向东走不远,过了銮驾库街口,便是翰林院了,这边衙门前安静整洁,几株茂盛的大树从衙门外墙伸出树冠,好一处翰林清贵之地。
明朝是翰林院的最鼎盛时期,别看这里只不过是个五品衙门,可翰林院是人人都不敢小觑的。
其一是因为大明官场有一个铁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是入内阁的必经之路,纵观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所有的三鼎甲,最后入阁为相几乎达到四成之多。故而翰林被称为储相,翰林院亦被称作储相之所。
原因之二是翰林院负责制诰、史册、文翰等事务,负责考义制度、修正文书工作,这还罢了,最关键的是翰林院乃皇帝的顾问机构,可以经常在皇上面前出现,刷存在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储存政治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左右朝政,也可干预官吏的废黜和高升,所以特受尊崇。
就拿上朝来说,翰林院的最高领导翰林学士只是五品官,可是在上朝的时候,却可以站在四品官的前面。
原因之三便是翰林学士经常被召入内廷给内书堂的太监讲课,于内监有师徒之分,今后朝堂办事也方便,这算是一个不摆在台面上的优势。
却说张籍在翰林院门前下了马车,驻足片刻,便有一小吏前来相迎。
这年月衙门前的小吏个个都是人精,看衣服识人的本事就如同后世政府大院门卫和交警们识别车牌的功夫一般精深,此刻见到张籍头戴乌纱帽,一身崭新金绣青色官袍,胸前?鶒xichi纹绣,腰系素银带,左边还配着牙牌,这一身行头,再加上是个生面孔,联想到最近的殿试发榜,心中已是猜出了张籍的身份。
“这位可是今科探花郎张大人。”那小吏笑容满面的走到跟前说道。
“在下正是张籍,今天前来玉堂就职,这是吏部发下的官碟。”张籍说着就要把那本黄色折子递上去。
“探花郎少年英才,那日御街夸官,在下已经见过,官碟就不看了,诸位大人已在堂中等候,探花郎还请随我来。”小吏躬身指引,随后前行,张籍也跟着踏入了翰林院中。
刚进了院门,就见一儒雅美髯的中年人笑着走了出来道:
“好,探花郎也到了,时候还早,咱们与这边花厅稍作,等一下尔张。”
在这美髯中年人身后还有跟着一人,正是探花朱国祚。
张籍身前的小吏忙小声介绍道:“探花郎,这是王侍讲。”说完就退了下去。
“晚辈张籍,见过莲塘先生。”张籍拱手行礼道,他知道面前的王侍读也曾是探花。
王庭撰字敬卿,别号莲塘。明万历八年张懋修榜进士第三名探花,初授翰林院编修,现已升任翰林侍讲。
再来翰林院之前,张籍对翰林院中未来的同事,可是很下过一番功夫去打听消息、翻阅资料。因为张籍知道翰林院中藏龙卧虎,莫说是自己这个小小的探花,榜眼状元都不知有多少,自己这个后辈新丁进去定要做到礼数周全,以免得罪了哪位未来的大佬。
“奥?你知道我?”张籍和朱国祚随王庭撰到花厅入座后,王庭撰见张籍识得自己,称呼自己的别号,不禁问道。
“晚辈曾读过先生所著松门稿。”张籍答道。
王庭撰闻言心情错,呵呵笑道:“原来如此。”文人多好名,翰林院中的翰林也是如此,张籍所言曾拜读过他的作品,比直接夸赞他文采卓著更能搔到痒处。
果不其然,王庭撰这时对张籍的观感极佳,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十五六岁的后辈提点了几句,并给张籍两人说起了翰林院中的状况。
因为前几年并没有馆选庶吉士,所以如今翰林院中人员并不多,翰林院的主官即为翰林学士,官职是正五品,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负责起草诏书,管理史册、文翰、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大凡编修实录、玉牒、史志、六曹章奏,皆可奉皇帝之命而统承之。
在万历朝以前,翰林院学士一职都是由殿阁大学士兼任,如今则不然,是一人担当,不过,一旦碰到中央部院有缺时,就可以补上,如去六部做个侍郎什么的,可以说是一个随时都可升迁三四品大员职位,乃逢选必进的老虎班。
如今的翰林学士是黄凤祥,隆庆二年榜眼,学问精深,为人正值,因为曾触怒过张居正故而一直未得升迁,这才刚刚执掌翰林院不久。
目前翰林院有侍读学士两人,分别是田一俊和孙继皋,他们翰林职位虽然不过是从五品,但是田一俊兼任鸿胪寺尚宝司卿,孙继皋兼任着詹事府左庶子,两人也都是正五品。
还有侍讲学士两人,也是从五品,分别是王家屏和余孟麟,都是天子经筵上的常客,地位尊崇。
另有侍读侍讲各两名,则是王庭撰、曾朝节、赵鹏程、周希贤,四人皆是正六品。
除此之外有修撰、编修、检讨、五经博士、待诏等正职翰林官,因为庶吉士还没有馆选完毕,故而整个翰林院除任杂事的小吏书办外,合计三十多个有职阶的品官。
经过王庭撰的一番讲解,张籍和朱国祚两人算是对翰林院的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个直观的印象,翰林院中几乎人人都是学霸,一甲只是寻常,若是二甲前十在外面还能吹嘘一番,在这玉堂之中那都要成垫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