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到大宁寺一行后,许是拜佛真的有了效果,张籍的心思倒是更加沉稳镇定了,应考状态甚好。这天清晨天才刚亮有送信人急匆匆到了书院,一个消息也随之传开,东昌府衙门挂出了此次考期悬牌,七月十六日正是开考,而今天已是七月十日,距离院试仅差六日。
时间紧迫,山长立刻就召集了参加今次院试的二十名童生,最后商定的结果是,收拾准备两日,由最为年长的,同是东昌府人士的袁永带队,与七月十二日一早也就是后天出发前往东昌府赴考。
大明万历十年,七月十二日清晨。
一轮旭日从东面宽广的大运河上蒙蒙升起,河面上浮漾在那里的一笼朝雾也因此被减薄了几分浓味。初升的太阳将阳光洒落在清渊书院门口,从高大的柏树枝叶中穿过,留下了斑驳的碎影,四辆马车此时正停在这光影中。
山长希伊先生一身褐色圆领右衽袍精神矍铄的站在台阶上,众童生身背包裹书箧,统一着青色文士衫,头戴儒巾位于台下,正中当先的是此次的领队袁永。只听希伊先生沉声道:“此去赴考,一应事务由袁永和在东昌府的书院讲郎安排,出门在外不比在家,要事事小心,好了,预祝诸生金榜题名!”
随着希伊先生的话音落下,台下的童生们齐齐躬身拜谢,之后在山长的目光中上了马车踏上院试征程。
临清州距离东昌府相距一百多里路,有官道可走交通便利一路上还算顺遂,但是在大明朝这基本一生都生活在方圆五十里的社会,一百里外可算是地地道道的出远门了。
清渊赴考的一行人到了东昌府,已经是傍晚时分。待下了马车,童生们都甚是狼狈,抚腰揉腿,连呼难受。张籍也算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远行喜欢坐船而不是坐车了,尽管道路平整坎坷不多,但是四五个时辰相当于一白天的路程下来,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在狭小的车厢内,没有弹簧减震又不好,这端的是件苦差事。
众人入住的客栈名为福来,距离考试贡院不远,是张百万家在东昌府的产业,早早的就由书院的王讲郎定下了六个房间,不然在这院试的当口,离贡院这么近的客栈早就是满客了,哪能有这么好的位置留着。这也显示出了背靠组织,有书院的好处——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士子只要安心考试即可。
这一路上车马劳顿,疲惫的众人早早就休息了,当夜张籍一晚酣睡。
次日清晨,太阳没有升高,空气还有些凉爽,东昌府城中的房屋、树木都拖着长长的一条影子。袁永和王讲郎挨个敲门道;“起床了,起床了,都拿好保结名剌,等会就要去衙门领结票。”张籍后世经常出差,天南地北跑的习惯了,所以并不认床昨晚睡得很好,但是有些人就顶着个熊猫眼出来了,比如说方毕,他昨晚翻来覆去到了凌晨三四点才睡着,完全没有休息过来,这会儿哈气连天。
早饭也未吃,童生们就跟着王讲郎和袁永步行向东昌府衙门走去,到了跟前,前来领结票的队伍排的老长,人群分成五个队伍,尽头上有五名书办在一一比对着考生们的面貌信息和籍贯等资料,他们看的认真,张籍心下却是一笑,因为籍贯等资料是好分辨,但面貌信息仅靠三言两语来描述,能准了才怪。
比如张籍自己的保结文书上写着,张籍,临清州仓上村人,鼻直口方,目正眉清,面部无伤。仅三句十二个字的介绍面貌,随便拉出一个年轻点的人都能符合上述特点。
排在队伍中,张籍一行人都算是年轻的,最大的就是袁永也就三十五岁,张籍看向两侧,白发苍苍的童生当真不少,有个好学校顶得上五年苦读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轮到了张籍,惊异于张籍的年龄,审核的书办很是看了几遍张籍的资料,确定无误后方才发放了院试结票,也即是院试的准考证。
不得不说,每次的考试,无论是县府院还是乡试会试都给考试举办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后世这张籍曾去过的鲁省风筝城就是这么一个艺考集中地,餐饮住宿等尤为发达。在大明,考试影响最大的就是客栈、青楼、寺庙三大产业。
客栈自然就是用来住的,这个很好解释;寺庙用来请愿还愿,考前临时抱佛脚古今都是一样,信不信都要祭拜一番;这最后一个青楼,就要提到才子佳人了,读书人多了,风流韵事也就多了,年轻士子慕少艾,楚馆佳人投资良人,皆是各取所需。当然也有在客栈中利用这最后的几天时间埋头苦读的,比方说清渊书院诸人。
王讲郎主持学习负责并且后勤安排,还能为诸生解惑答疑,这样的考前氛围简直不要太好。
无论身家贫穷富有,地位低贱高贵,时光不等人,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光阴如水般在手指缝中流出,须臾之间已是到了七月十六日这一天,院试开考。
一行人简单的吃过早饭,就向考场进发了,这次众人都是带了统一的食盒,内中食物糕点蜡烛等物都被截成成年人手掌四分之一大小的方块,千页豆腐与卤肉,白菘和灰灰菜。蒸饼米饭整整齐齐的放在其中,荤素搭配咸淡也很合理。笔墨纸砚等物这次就不用准备了,一应的考试用具都由官府提供,这也是为了严肃考纪,谨防作弊。
出了客栈,启明星还在,天色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这一时期。一路上可以看到或行单只影、或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士子,他们的面色都蛮严肃,少有轻松之人。
忽听身后传来一声呼唤道:“张兄、袁兄等等我。”
张籍和袁永停下脚步向后循声看去,只见官道上,一个身形高大好似武夫,一个中等偏瘦身材的少年气喘吁吁的向这边赶来,原来郑泰和赵时春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