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小学教师在大明

第二百三十四章 准备婚事

小学教师在大明 三省九思 3426 2024-09-27 10:25

  与文会中张籍与友人相谈甚欢,有几个好友都是在邻县,他将二月里成婚的事情告与友人,几人纷纷恭贺皆云到时定会前来贺喜。

  上元之夜,鳌头矶上诗文呼和、灯火通明,好一派盛世之景。文会散场,众人离去时已到了后半夜,幸而自家有了马车,不然便要在鳌头矶住上一晚。

  和几名友人出了大厅,在楼上小风一吹,张籍酒意微退。

  鳌头矶下各家的马车、轿子都在此等候,这时见到文会已散轿夫车夫们皆是迎了上去。张成也看到张籍下得楼来,连忙赶过去将张籍扶上马车。

  回到家中时,杜十娘还在等候,端着少女递过来的醒酒汤,张籍深感佳人情意。

  ……

  过了正月十五,随着各行各业的开工,年味渐渐淡了去,张籍和杜十娘的婚事也提上了议程。

  这年代缔结婚姻是讲究三书六礼的,三书且不提,先说六礼,便是一段婚姻从无到有,要经过的六个步骤,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彩为六礼之首,可以看成是初步意向阶段,当男方属意女方时,便延请媒人做媒。

  女方若是初步同意后,便把自家女孩的姓名及生辰八字给媒婆,然后男方请算命先生卜一卜吉兆,看看双方合不合适,会不会犯冲,这就叫问名,也叫“合八字。”如果大家八字合得来,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谓之“纳吉。”

  这三步可以看成是婚礼的磋商阶段,如果都没有问题,男方便会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三书第一书——聘书,下聘书可以看成是双方订立合同,除非双方同意解除,否则再无反悔可能,此环节谓之“纳徵”,一旦这一步完成了,女方就是男方的人了,只等着再找个好日子,便风光大嫁过去,正式成为男方家的一员。

  三书中的礼书和迎书是在迎娶新娘过大礼时用到的。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三书六礼齐备才算是明媒正娶,张籍说过要给杜十娘一个风光的婚礼,故而在和希伊先生商量一番定下一些婚事细节后,便让父亲遣媒人上门。

  “纳彩、问名、纳吉”三个环节对张籍婚事来说,几乎就相当于走个形式,双方早就是同意的不能再同意了。接着张籍和家人带着礼物和聘书至希伊先生处下聘书,随即定下婚期——二月初六。如此这“五礼一书”不过花费了三天时间,张家有充足的时间来筹备婚事。

  因为张籍现在的人脉关系中,有身份地位的友人长辈等都在城中,故而婚礼举行的地方是在城中狮子桥的宅院。

  这几日张父张母也被接到了家中,乡间由张父的一个弟弟照应。这天一早,张籍正在书房内写着请帖,就听到前院传来张父爽朗的笑声。

  “好、好、一定,一定,到时诸位街坊一定赏光,大喜之日请大家多喝几杯。”

  “那一定啊!解元郎的喜气,我等是一定是要沾一沾的。”

  听声音是狮子桥这处的坊甲,张父来的这几日经常在外溜达,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张籍这解元的父亲,不禁高看一眼,没几天就厮混的挺熟。

  “哥,我回来了。”推开书房门的是二弟张卫,“还有哪几家是需要我去送的?”这几天他一直帮着自家大哥送着请帖,也好在张卫来城里近一年,对各个地方都熟。

  “不多了,还有五六份吧,这些都是我在州学时的同窗。住的离着不远。”张籍把桌角的几份递给张卫后,又道:“剩下这些,我得亲自去。”

  “好勒,我这就去。”张卫接过请帖,又兴冲冲地跑出门去。看着弟弟的背影,张籍笑着点了点头。

  再看向手边的这几张帖子,是送给毛知州、周学正、徐讲郎、董讲郎、王教谕、张老夫子等人的,无论地位如何这些人都曾帮过自己,是自己的贵人,需要自己亲自送去,方显得礼数周到。

  “阿籍,咱们乡下的亲戚要不要请?”书房门一开,张父走了进来,“你也知道他们不少人连村子都没出一步,没见过大场面,万一那天闹笑话,给毛知州、周学正这等人物见了可不好。”

  “还是请吧,咱家都是出身乡里,都是穷过来的,也没什么好不好的,不怕别人笑话,遮遮掩掩反而让人以为是忘本了。”张籍笑着又嘱咐道,“亲戚们来了,不过多添几桌席,咱家现在也不缺那点钱,还有,别收乡亲的份子钱。乡亲们能来,也是咱家的风光。”

  “好、好……”张父闻言一笑,其实张父是想让亲戚们来的,这可是个露脸的机会。

  随着张籍婚事传开,不少人打听出了即将成为解元夫人的杜十娘的身份底细,一方是少年英才解元郎,一方是落入风尘的官家小姐,才子佳人——这不正是人人喜闻乐见的话题吗。

  临清城中的市井文化兴盛,一时之间城中百姓对解元郎张籍和杜十娘的故事津津乐道,各种版本的才子佳人相遇情景纷沓而至,据说还有戏班子要改编城戏曲。

  这些事情都不是张籍所能控制的,传到他耳中时,他只能笑笑,但是为了不至于以讹传讹出现后世流传甚广的武大郎和潘金莲那种颠倒黑白的事情。张籍亲自捉刀就此写了一份话本,并交给张百万的戏班子编曲。其文大意为,杜十娘幼时落难入风尘,张解元少年慧眼识佳人。

  堵不如疏,舆论难以控制,但可以引导至自己想要的方向,来自后世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张籍深谙此道。至于发展到后来这一出解元良缘记几乎和西厢记齐名,就不是现在的张籍可以预料的了。

  现在的张籍正在繁琐复杂的婚事中苦恼并快乐着。两世为人,头一次成婚,后世婚事的准备已经很复杂了,不曾想古代更为复杂,只剩下最后的迎亲环节还是要准备许多事情。比方说送请帖,请伴郎,备礼品等等,张父原本是乡间农户,并未经历见识过这等系统的婚礼,初时也是手忙脚乱。

  幸好城中有张百万帮忙,乡下有张大户主持,这才没丢了解元门第的面子。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