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八章 蹭课
孙教授和赵波针锋相对的辩论,使刘爱雨如沐春风,受益不小,渐渐的,她喜欢上了每天晚上的小型茶会。
孙教授过足了瘾,显得和蔼慈祥,听说刘爱雨在教室外面听课,孙教授笑了,说:“你大大方方地走进去,坐在教室里听嘛,有什么好怕的?”
A大学兼容包并、思想自由,教授们的课,谁都可以进去听,可以提问、质疑、辩论,甚至拍着桌子吵架。
刘爱雨决定到教室里去听课,孙教授鼓励她:“这是正当事,又不是做贼,要不要我写个条子?”
刘爱雨说:“不用,我听你的。”
刘爱雨站在楼道里观察着,她在看哪个教室学生多,人多了好浑水摸鱼,教室里只坐几个学生的,很危险的,听说有时候老师还提问,万一问到她,她啥都答不上来就露陷了。
刘爱雨转来转去,选择了一个大教室,她粗略地估计了一下,这个教室已经涌进了三四百学生。
她走了进去,发现是个大阶梯教室,前面已经坐满了黑压压的学生,她坐到了最后面的一排,坐了下来后,心里还在扑通扑通地跳。
上课了,老师进来了,所有学生都站了起来,老师鞠了一躬,学生们坐下来,开始上课了。
刘爱雨差点闹出个笑话,她在油坊门学校上学时,每节课铃声一响,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齐声问候,老师好,老师说,同学们好,大家都坐下,才开始上课。
刚才,她差点丢出一句老师好来,她奇怪,大学生就不问候老师了吗?
刘爱雨运气不好,她遇上的是一堂英语课,整整一节课,老师和学生之间都是英语对话,没有一句汉语,这令她异常震惊。
老师看起来就二十多岁,高挑个子,披肩发,身材苗条、活泼开朗,她英语的娴熟和流利,对刘爱雨而言,简直是天籁之音。
刘爱雨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油坊门学校上英语课时的情景,那时候,学校最缺的是英语教师,给刘爱雨教英语的是朱老师,他本来是个民办教师,考了十几年才转正的,教过语文、数学、体育等课。
朱老师这只鸭子被赶上了鸡架,学校派他到师范学院去进修,学了一个学期后,匆匆担任英语课教学。
朱老师是那种智商不够,勤奋来凑的务实型教师,为了教好英语,他想了很多办法,跟着录音机学国际音标,制作小卡片,一面写英语单词短语,一面写汉语。
学生不会念,今天念了,明天就忘,他教学生在单词后面注拼音,譬如西红柿,他后面注“他妈头”,苹果后面注“安普”,梨子后面注“派儿”,早自习时,全班学生扯开了喉咙念:他妈头,安普,派儿,非常带劲。
刘爱雨走神了,她觉得异样,抬起头来时,看见前面的学生都在回头看她,英语老师说了一句什么,她一点也没听懂,窘迫地低下头,拿笔假装在记笔记,在本子上一顿乱画。
几分钟后,课堂气氛突然轻松了,响起了音乐,英语老师在讲台上翩翩起舞,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这节课刘爱雨虽然一句都没听懂,但她收获了许多感受,大学老师和中小学老师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水平都很棒,而且态度温和,从不训斥学生,更不殴打学生,而在油坊门学校,学生受老师的打骂是家常便饭的事。
老师和学生之间经常性地争论探讨,老师讲着讲着,会向学生询问交流,学生也大方自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在油坊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反驳质疑。
大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和谐相处、一团和气,而在油坊门,有的老师的课,让他们胆战心惊,下课铃一响,他们像从鬼门关逃了出来。
刘爱雨心情郁闷,这就是差别,城市和乡村,中学和大学,它们之间有一道巨大深邃的鸿沟。
临下课时,刘爱雨听前面的两个学生在议论,才知道这是一节托福辅导课,只有出国留学的才考托福,刚才教室里坐得黑压压的学生,都是要出国留学的。
刘爱雨震惊了,在油坊门,很多人连县城都没去过,不用说省城京城,就更不用说出国了,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事。
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阳光从树林的间隙里洒下来,地面金光点点,刘爱雨感慨万千。
刘爱雨没有去找陈望春,这是大学校园,她不想频繁地和他来往,而引来一片非议和猜测的目光,这对他们都不好。
更重要的是,刘爱雨觉得陈望春有点粘人,一个大小伙子了,却还像小屁孩一样缠人,他的个子长高了,年龄也长大了,胡子也硬了,但他的心智年龄不但没长,反而退化了,好像要退回到幼儿阶段去。
刘爱雨很疑惑,这是种什么现象呢?
刘爱雨之后又听了几节课,有的课和英语课一样,她像听天书,比如数学课,黑板上写满了奇怪的公式和复杂的解题过程,感觉比英语还难。
这节课她如坐针毡,因为思想跑门,她被老师注意到了,吓出了她一身汗,要是老师让她上黑板上去做题,那她就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惊恐不安,好不容易等下课铃响了,赶紧逃之夭夭。
刘爱雨影响最深的一节课好像是讲哲学的,一个年龄不大的教授,很随和,像聊天一样。
他说人一般情况下,只要有食物和健康,那他就是快乐的高兴的。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烦恼不断呢?是因为心里想要的东西太多,装满了欲望,如果实现了,叫如愿以偿;如果实现不了,就万念俱灰,这就是烦恼产生的根源。
可见,烦恼是从人的心里生出来的,你站在今天,去想象筹划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有变数的,你今天决定不了明天后天和未来,所以你痛苦焦虑。
老师端着一个大茶杯,还点了一支烟,他喝了几口茶,几大口抽完了烟,摁灭烟头说,大学四年的教育,不应该教学生怎么去谋一个好的职业或考研究生,而是培养学者的思维气质、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追求真理的热情。
简直是醍醐灌顶,刘爱雨像被一棒子打醒了,她原来惯有的思维,被彻底颠覆,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新的看法。
这也让她明白了,在大学的课堂上,最主要的不是成绩,而是思想思维。
和最优秀的人对话交流,就像听一曲激动人心的音乐,如沐浴春风,如一泓甘泉,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一周后的一个下午,刘爱雨正在楼道卖力地拖地,突然被陈望春一把抓住了,他开心地笑着,说:“找到你了,找到你了。”
这个时间,学生在操场、餐厅、校园,楼道里空荡荡的,幸亏没有亮生看见。
刘爱雨说:“我在忙,不要打搅我,你先去吃饭,我到餐厅找你。”
打扫完卫生,刘爱雨来到院子里,坐在凉荫下,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用木架搭成,两边种着爬山虎和紫藤,它们的藤蔓攀上木架,严严实实地遮住了阳光,形成一条幽深的绿色甬道。
可惜现在已是深秋,紫藤花期已过,在春天,它们能开出如瀑布一样的繁花来,不过,被秋霜漂染的爬山虎的叶子,五彩斑斓,似乎胜过了春花。
甬道边的椅子上,坐着几个看书的学生,四周的环境安静优雅,只听见鸟的啾鸣。
刘爱雨坐在长椅上,思考起自己的未来,她选择在A大学当保洁员,就是为了看看陈望春,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补上自己的缺憾。
现在,这些都做到了,那么,她需要离开吗?她要到哪里去,去做什么?
想起陈望春还在等她,刘爱雨向餐厅走去。
去往餐厅的路上,学生们慢慢悠悠地走着,这不由地使刘爱雨想起了在油坊门学校吃饭时的盛况。
在她的记忆里,吃饭时她永远在奔跑,因为跑慢了,就没有了饭,也没有了水。
因而,在早晨第四节课的最后十分钟,他们根本无心听老师讲课,怀里揣着饭盒,两腿弯曲,做好了起跑的准备。
这节课,哪个老师下课早就是一个好老师,按时下课的一般,最讨厌的是那些拖堂的,下课铃响了,还东拉西扯的老师最操蛋。
他们冲出了教室,所有亮生都在亡命奔跑,有人摔倒了,有人跑掉了鞋,有人追尾了,都没有功夫去理论,眼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餐厅水灶。
刘爱雨和陈望春分工,刘爱雨去打饭,陈望春去打水,打饭的人多,需要挤,有时候吵嘴,有时候打架,而陈望春懦弱,他会站在一边,看大家争抢,最后空手而归。
刘爱雨很泼辣,她跑得两只小辫子能飞起来,见缝隙就钻。
他们打到了饭菜,打到了开水,在他们的专用“餐厅”就餐,那是一大丛牵牛花,它四面垂挂下来,里面可以容纳两三个人,里面的人可以看见外面,外面的人却看不见里面。
刘爱雨先发现的,后来东亮要占,两人打了一架,刘爱雨输了,但是她没有让东亮得逞,东亮被躁扰不休,最后选择退出。
这个“餐厅”就归陈望春和刘爱雨专用。
刘爱雨常常想起他们在“餐厅”吃饭的情景,这和小龙女与杨过躲在花丛里练阴阳之功颇为相似,不知陈望春可有同样的想法?
陈望春站在餐厅门口,看见刘爱雨,着急地跑过来,要牵着她的手去餐厅。
刘爱雨甩开了,说:“别拉拉扯扯的,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
陈望春把刘爱雨带进餐厅,在角落的一个桌子上,陈望春已经打好了饭,两个馒头,一碗米饭,一份麻婆豆腐,一份西红柿炒蛋,一份红烧肉。
陈望春问:“你吃米饭还是馒头?”这也是他们在油坊门学校常遇到的问题。
那时候,米饭太少了,一周只供应一次,刘爱雨便把米饭让给陈望春吃,她自己吃馒头面条。
陈望春让刘爱雨选择,刘爱雨将米饭分为两半,一人一个馒头,半碗米饭,陈望春轻轻地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