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买粮
回到东宫时,已是暮色霭霭,宫中各处已挂上了灯笼。
李承乾到得东宫门口,迎候的小太监便已上前来:“陛下到咱们宫内了,还在等殿下呢!”
李承乾一惊,这李世民又是遇上什么事了吗?否则他怎么会守在东宫等自己呢?
走进正殿,李世民正背着手在殿中廊柱上观望着什么。
那廊柱上空无一物,也不知道他在看些什么。
看这模样,李世民似乎是有心事,这时怕是已在出神。
李承乾上前行礼:“儿臣见过父皇!”
李世民转过了身,指了那廊柱:“朕记得,这柱子上,该是挂了副字画的……”
“啊?”
听闻此言,李承乾稍一错愕,他立马想到,自己前阵子将这字画拿去交换空间,交换烈酒了。
敢情你盯着柱子,是在瞧那画呢……
李承乾赶忙找了个借口:“那画我瞧这不顺眼,便让人收起来了……”
李世民“哦”了一声,似是还要开口追问。
李承乾赶忙拱手,转移话题道:“不知父皇今日驾临,是有何要事?”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轻笑道:“没有事,便不能来看你了吗?”
他又指了指一旁的矮桌:“我父子俩许久没聚,今日有空,便来对饮几杯,如何?”
那矮桌上,摆了两坛千日醉。
“喝酒?”
李承乾大感好奇,李世民似乎从来没有主动找自己喝过酒,毕竟君臣父子关系,他要维持严父形象。
不过既然李世民找上门了,李承乾只好拱手遵命。
李世民似是兴致不错:“来人,去尚食局吩咐一声,弄几个下酒的小菜!”
“父皇且慢!”李承乾忙开口道,“这种小事,交给我了,我东宫也有厨子,我让他们弄几个小菜……”
李承乾吃不大惯大唐的菜,所以特意从交易空间换来了铁锅和后世的酱油、料酒等调味料,专门给自己开小灶。
李世民点头:“那便依你。”
李承乾很快吩咐下去,趁着菜肴准备,他们寻了两张靠近的矮桌,席地坐了下来。
坐定之后,李世民自己给自己倒了杯酒,似是云淡风轻道:“说是无事,其实倒有件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父皇请讲!”
李世民端起酒杯,浅浅啜了一口:“托你那望远镜的福,最近北境边关,安宁了不少,突厥人再不敢前来骚扰……”
李承乾知道他还有下文,也不作声,任由李世民继续说下去。
果然,李世民又接着说下去:“突厥人无法越境抢夺,于是最近又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
“什么要求?”李承乾好奇。
李世民接着道:“他们要向我大唐买粮!”
“买粮?”李承乾愣了片刻。
这倒是个新鲜事,突厥人向来是用抢的,这回也老老实实花钱买了。
李承乾立马想到,因为渭水盟约的关系,大唐每年都要向突厥进贡粮食。
有了那么多粮食,还主动来这边购买粮食做什么?
李世民又接着道:“这件事……朕已与朝中文武商量了,大家各有意见,吵了一阵儿。但主要的思路却是相同:决不能答应突厥人的请求!”
李承乾立马点头:“这是自然,咱们决不能为了些许银钱,就将粮食卖给突厥。”
两国早晚还有大战,将粮食卖给他们,这等于资敌。
他又好奇李世民所说的的意见相左,这事看起来压根就无需思索,怎么可能会答应将粮食卖给突厥人啊?
他问道:“父皇说朝堂上,大家各有意见,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意见?”
李世民正要开口,太监已进来送上了美食,他们二人停了下来,任由太监铺菜。
待太监们将所有菜都摆好,告辞离开之后,李世民才继续说下去。
“武将们的意思,是一点粮食都不能卖。”
“但是,文臣们,有人有不同意见……”
李承乾皱了皱眉:“什么意见?难不成还要将粮食卖与突厥人吗?”
李世民一抬手:“先不要急,听朕说。”
“有个别文臣,担心不卖粮食,突厥人会撕毁停战协定,要大举进攻。”
“所以他们建议,咱们可以提高价格,并且将粮食数额缩小,只卖极少一点粮食给突厥。这样既能应付突厥的要求,又为大唐牟了利。”
李承乾嗤笑一声:“一味退缩没有用。”
李世民点了点头:“他们倒也并非害怕战争,只是说我大唐正在休养生息,眼看着各地粮食产量就要生上来,最近还是先稳固边防,不要闹得突厥人进犯,影响我大唐的发展。”
李承乾没有及时反驳,这些人的话,倒也不无道理。
如今各地都已推广开新型粮食,马上就要迎来丰收时节。
眼看着丰收在即,这时候去得罪突厥人,一旦对方打进来,怕会影响粮食收成。
用极少的粮食,换来这段时间的国境平安,也算是一种取舍。
这两种意见,似乎都没有错,只是对形势的判断预估不同罢了。
李承乾问道:“那父皇准备采取哪一种方案?”
李世民苦涩一笑:“朕也还没决定,今日过来,便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再做决断。”
李承乾又将这问题在脑中转了一转,抬起头来,一字一句道:“儿臣的意见,是一粒米都不能卖!”
“哦?”李世民眉头一扬,坐直了身子:“你细说来听听!”
李承乾点头:“父皇先前说,有些文臣的意见,是担心得罪突厥人,他们会大军压境。”
“儿臣却以为,得罪突厥人为真,但对方举兵来攻,则概率极低。”
李世民道:“为何?”
李承乾接着道:“父皇请想,突厥人何时这么客气了?他们从前缺粮,都是直接犯境来抢,可曾有提出过花钱买粮?”
李世民笑道:“这自是没有过的。”
李承乾点头:“所以……儿臣认为,突厥人定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导致国内极度缺粮,所以才出此下策。”
“难处?”李世民追问道,“能有什么难处?”